北京合作建房秘书长孙智群11日宣布,正式在北京开始合作建房,并对媒体公布了项目前期的准备情况,其中包括合作拿地、资金监管、后期建设等一系列细节。孙智群称,区别于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合作建房剔除了开发商的高额利润,将降低30%至40%房价。孙智群也成为继于凌罡、赵智强之后,北京第三代合作建房推行者。但合作建房模式行不行,一直饱受争议。
最新模式
■将向业主收取3%的管理费用
孙智群表示,合作建房将吸引合作者首先出资买地,此后根据遵章守纪的运作,共同设计房型、建房,最终分配入住。据悉,北京合作建房机构将向业主收取3%的管理费用。针对收取管理费问题,孙智群表示,所有费用承担,比如说土地费、建设费用及税费都含在最终的房价里面,但不排除中间会有一些其他花销,因此需要一定的管理费用。孙智群还表示,“社会提倡劳有所得,工作做到位了,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而昨天记者采访北京“第一代”合作建房者于凌罡时,他表示,“集资款如果为2亿元,这笔钱就达600万元,数额巨大而且很难监管。”
■目前仅召集到100名会员
孙智群透露,北京合作建房目前已在关注通州北关环岛附近和大兴庞各庄两个地块,计划参加相关土地招拍挂。核算地价成本及建安成本后,两地块底价初步计算分别为8900元/平方米和7624元/平方米。据介绍,此均价由地价成本、土地成本和综合建设成本组成,并设2%的浮动资金。孙智群还表示,除了上述两个地块,北京市政府所有公开招拍挂地块均在考虑范围内。
孙智群对媒体宣布,目前启动的北京合作建房项目,将招募约1300名会员,每人前期投入25万-30万用于拿地,意向购买90平米以下房源的会员需交纳25万元,90平米以上需交纳30万元。但由于时间匆忙,目前仅召集到100名会员。分析认为,尽管孙智群对大兴庞各庄、通州北关地块有了初步意向,但由于资金问题,恐怕很难赶上这两个项目的土地招拍挂。
■不排除与开发商合作
目前在北京还没有合作建房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合作建房者能够成功拿地。对此,孙智群表示,不排除与开发商合作,“由开发商代建或自己成立开发公司来开发,这两种方法都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但最终抉择将由所有参与北京合作建房的会员们共同商定”。如何确保资金的安全?孙智群表示,每个会员都将会在指定的合作银行单独开设个人账户,是非常安全的。孙智群还介绍,会员须与国家的限购规定保持一致,对于不符合购房资格的人签合同备案时便会查出来,届时将取消资格。
■文/本报记者 樊大彧
专家观点
合作建房拿地是大问题
住宅专家开彦昨天对记者表示,孙智群关于合作建房成本的算法还是比较现实的。其建安、土地竞价等成本估算合理,省去开发商各项“打点”成本,孙智群“比周边商品房价低30%-40%”的目标是可能达到的。来自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的专家开彦表示,合作建房虽在国内少见,但已在国外普遍推行,代表住房者的真正需求,是对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探索,值得大家支持。
“拿地是个大问题,政府应该支持,不要苛求,让合作建房的人拿到价格适中的土地,甚至可以不通过土地招拍挂,指定合适的土地用于合作建房。”开彦表示,世界各地有很多合作建房的成功案例,有数据显示,在某些发达国家合作建房的比例高达10%。
■文/本报记者 樊大彧
旧闻回放
合作建房“前辈”至今未能拿地
于凌罡是合作建房第一人,2003年他提出合作建房构想,目标是“居者有其屋”。昨天,于凌罡对记者表示,搞合作建房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成功。他还表示,此次北京合作建房提出的3%的管理费,让他感到“商业气息比较浓”。2003年,于凌罡通过网络提出合作建房构想;2005年4月,正式成立北京合作蓝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启动合作建房;2005年8月,组织芍药居合作建房,因许多参与者不认可“每平米6750元的成本”失利;2007年3月,参与土地招拍挂失利。
赵智强则是北京第二代合作建房者,他在国内首创个人合作建房“温州模式”,成为“中国个人合作建房破冰第一人”,其在温州合作建房项目,2006年11月拍地成功,2007年初正式拿到地,土地款付清,2008年获得发改委审批。赵智强于去年12月移师北京,启动合作建房,目前仍未拿地。
孙智群这次则提出了“一起出资买地、一起出资建房、一起低价购房”新模式,能否成功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