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进入“1时代”能 拓展多大政策空间?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了7月份的两个关键经济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1.8%,30个月来首次跌破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2.9%,连续5个月负增长(相关报道见A5版)。

  CPI进入1时代,翘尾因素明显。2011年7月,CPI正处于最高水平的“6”时代,从8月开始即逐月下降,虽在今年1月、3月略有反复,但下降趋势未改。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涨幅的持续回落、成品油价格三连降为创造CPI新低打下了基础。

  处在低位的CPI,暂时解除了对于通胀的担忧。但相较于这一月度数据,更重要的两个问题是:CPI低头是阶段性的还是暂时的?对于经济增长和政策调整的参考性有多大?在“稳增长”已经确立为下半年首要任务的背景下,明确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把握好围绕“稳增长”而进行的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从而作出正确应对。

  应该说,CPI在2%以下站稳的概率并不大,CPI反弹的因素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正在积聚。从内部看,进入汛期后包括主要产粮区在内的大面积雨水灾害,有可能推高农产品价格,这种迹象已经出现。从外部看,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产粮地近期出现的严重干旱,将导致小麦等已在高位的粮食品种继续上涨。按照世行的说法,对于亚洲来说,这种局面“比欧洲债务还危险”。此外,到8月10日,成品油价格已重新上调。作为上游产品,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影响许多产业进而带动价格上涨。

  一般而言,由于CPI的警报解除,政策资源可以更加专注地投放到“稳增长”上来。具体到货币政策领域,就是降息、降准。事实上,这也是当下许多市场人士所期盼的。从增长这一政策诉求来说,降息、降准是应有之义,CPI进入“1时代”让近期降息、降准更成了大概率事件。但特别要注意,政策的微调预调,不能只强调短期效应,而要同时兼顾长期效应。如果仅凭7月单月的CPI数据,就断言可以大胆投放货币,那么很可能留下巨大隐患——没有做到对经济的有效刺激,反而平添调控的“两难性”。现在,全球性的旱涝灾害,叙利亚和伊朗的形势变化对油价的影响,美国是否推出QE3进行“通胀输出”,都还是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个时候,降息、降准即使能用,也须慎用。

  需要注意的不仅是CPI反弹,还有CPI继续下滑。假设可能导致CPI反弹的因素均没有发挥作用,CPI继续下滑,那么意味着另一种风险的到来,就是通缩。2009年金融危机高峰时期,CPI即曾达到负值。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一个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着问题。PPI同比降2.9%,环比下降0.8%,尽管这一数据好于此前市场预估,但是,市场需求偏弱的信号却极其强烈。事实上,7月CPI达到如此低的涨幅,其中也有PPI走弱的传导作用。让PPI转强,当然需要政策刺激,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降息、降准,释放出的资金能够进入真正需要的实体吗?还是被强势或关系企业获取,转为不恰当的扩容当中?即使资金进入生产业,提高了企业开工率,但在供大于求矛盾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我们真的需要生产更多同品质的产品塞入市场或囤于库中,以此换取更漂亮的经济数据吗?

  对于这些问题,最好的解答是:一,除非确实是转折性情况出现,否则调控之手不要随意挥舞。单月的CPI数据不代表转折的到来。二,即使降息、降准,也不要忘记,货币投放的加减法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解除经济隐忧,需要更多的革新。楚唐(北京 学者)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

CPI进入“1时代”能 拓展多大政策空间?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了7月份的两个关键经济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1.8%,30个月来首次跌破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2.9%,连续5个月负增长(相关报道见A5版)。

  CPI进入1时代,翘尾因素明显。2011年7月,CPI正处于最高水平的“6”时代,从8月开始即逐月下降,虽在今年1月、3月略有反复,但下降趋势未改。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涨幅的持续回落、成品油价格三连降为创造CPI新低打下了基础。

  处在低位的CPI,暂时解除了对于通胀的担忧。但相较于这一月度数据,更重要的两个问题是:CPI低头是阶段性的还是暂时的?对于经济增长和政策调整的参考性有多大?在“稳增长”已经确立为下半年首要任务的背景下,明确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把握好围绕“稳增长”而进行的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从而作出正确应对。

  应该说,CPI在2%以下站稳的概率并不大,CPI反弹的因素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正在积聚。从内部看,进入汛期后包括主要产粮区在内的大面积雨水灾害,有可能推高农产品价格,这种迹象已经出现。从外部看,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产粮地近期出现的严重干旱,将导致小麦等已在高位的粮食品种继续上涨。按照世行的说法,对于亚洲来说,这种局面“比欧洲债务还危险”。此外,到8月10日,成品油价格已重新上调。作为上游产品,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影响许多产业进而带动价格上涨。

  一般而言,由于CPI的警报解除,政策资源可以更加专注地投放到“稳增长”上来。具体到货币政策领域,就是降息、降准。事实上,这也是当下许多市场人士所期盼的。从增长这一政策诉求来说,降息、降准是应有之义,CPI进入“1时代”让近期降息、降准更成了大概率事件。但特别要注意,政策的微调预调,不能只强调短期效应,而要同时兼顾长期效应。如果仅凭7月单月的CPI数据,就断言可以大胆投放货币,那么很可能留下巨大隐患——没有做到对经济的有效刺激,反而平添调控的“两难性”。现在,全球性的旱涝灾害,叙利亚和伊朗的形势变化对油价的影响,美国是否推出QE3进行“通胀输出”,都还是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个时候,降息、降准即使能用,也须慎用。

  需要注意的不仅是CPI反弹,还有CPI继续下滑。假设可能导致CPI反弹的因素均没有发挥作用,CPI继续下滑,那么意味着另一种风险的到来,就是通缩。2009年金融危机高峰时期,CPI即曾达到负值。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一个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着问题。PPI同比降2.9%,环比下降0.8%,尽管这一数据好于此前市场预估,但是,市场需求偏弱的信号却极其强烈。事实上,7月CPI达到如此低的涨幅,其中也有PPI走弱的传导作用。让PPI转强,当然需要政策刺激,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降息、降准,释放出的资金能够进入真正需要的实体吗?还是被强势或关系企业获取,转为不恰当的扩容当中?即使资金进入生产业,提高了企业开工率,但在供大于求矛盾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我们真的需要生产更多同品质的产品塞入市场或囤于库中,以此换取更漂亮的经济数据吗?

  对于这些问题,最好的解答是:一,除非确实是转折性情况出现,否则调控之手不要随意挥舞。单月的CPI数据不代表转折的到来。二,即使降息、降准,也不要忘记,货币投放的加减法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解除经济隐忧,需要更多的革新。楚唐(北京 学者)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