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入的增长 才是最好的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关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GDP增长7.5%目标。张平的这个信心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打气喊话,而是有着扎实数据支撑的。虽然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降到了7.4%的近年新低,也低于年初确定的7.5%的增长率,但有了前三季度7.7%的增长水平做保证,即使第四季度增速跌到7.3%,也能完成全年7.5%的预定目标。

目前已经是11月上旬,距年底还有将近两个月。除非在最后两个月世界经济一塌糊涂,或者中国遇到了非常重大的变故,否则,经济跌到或跌破7.3%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无论从工业增速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从8月份以后,都在往好的方向转化。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8.6%,9月提高到9.2%,10月又升到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月是13.2%,9月达到14.1%,10月为14.5%。这个转化随着中国上半年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效应在下半年开始逐步显现,更加明显。

当然,经济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从CPI的涨幅未达预定目标可见端倪。物价涨幅过高固然不是好现象,但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它一般也预示着经济处于繁荣状态,虽然也不排除经济滞胀情况的出现,即物价高涨的同时经济却陷入衰退。去年物价涨幅突破预定目标,达到5.4%,今年确定的目标是控制在4%左右。但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物价上涨2.7%,显著低于预定目标。全年来看,CPI涨幅很难达到3%。

对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完全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增速能够快一点就尽量快一点,但这并不等于说增长慢一点就一定是坏事。以目前的增速看,如果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就业、收入、社保等关乎百姓利益的方面没有出现恶化,甚至还有改善,这样的增长也可视为健康的有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这样讲?经济增长的目的无外乎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生活得幸福一些。人们之所以需要或者追求一个高增长,也是因为高增长能够带来高就业和高收入,可以从高增长中受益。而衡量人们受益的指标,无非看就业、收入和社保等情况。所以,倘若人们并没有因为增速的降低而在收入和福利方面受损,也就不会过于关注或把过多的精力、时间与资源放在如何促增长上。

恰恰在这几方面,今年来未随着经济的下滑而跟着下滑,反而有比较明显的增长。统计表明,无论是收入、就业还是社会保障,在去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个季度亦有一个不错的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了12.3%,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9.8%,扭转了长期以来个人收入增幅低于GDP增长的情况,并且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这都可算得上是突破。新增就业人数前10月也达到1123万,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另外,国家也加快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幅增加了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例如,保障房建设截至10月已完成全年任务。而从2007年到2011年,教育、社保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了12.7万亿,年均增幅26.3%,大大高于财政支出的增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到今年10月份已实现制度全覆盖,比计划提前八年。

正因为民生的改善和百姓收入的增长没有受到经济下降带来的太大拖累,所以,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家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从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去年9.2%的经济增幅,消费和投资大体贡献了104.5%,外贸净出口则呈-4.5%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内需贡献的幅度达到105.5%,外需进一步跌至-5.5%。前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提高就是一个明证。

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要千方百计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经济增长快也好,慢也罢,只要老百姓的收入有扎扎实实的提高,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发展就值得肯定。当然,从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竞争力而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