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近期,多地冒出“公务员抛售房产”等消息。记者采访了解到,此类传闻疑似炒作,相关部门也予以否认。不过,在房价上升压力加大、“房多多”接连出现、官员财产公开呼声强烈等多重背景下,“公务员房”的流行,无疑是触动了多条敏感神经。”
市场
疑似炒作的“公务员房”
“公务员出现抛房潮”,“大量政府优质房源入市”……
近期,不少地区的楼市似乎出现了一类住房新品种:公务员房。甚至有人还公布了部分地区已累计“抛售”的公务员房套数。
是真是假?“很难从二手房交易环节掌握房主的身份、职业等私密信息,‘公务员房’应该是一种传闻和炒作。”上海多家二手房中介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房产中介负责人说:“卖家有房挂牌,只要打个电话,我们就会派人上门验视;对其中有可能在近期成交的住房,我们会进一步到住房交易中心查询屋主姓名、房屋有无贷款抵押等信息。随后,在交付定金、签约购房这两个环节,我们会要求提供并复印屋主的身份证。在这些程序中,屋主职业、身份等信息我们无从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而且,在一些二手房交易中,屋主根本不用出面,而是委托他人办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公职人员身份特殊、房产信息敏感,其卖房行为会有不同特点:一是往往不直接出面,委托他人出面处理;二是一人可能同时挂多套房源,或集中在同一家中介,或分散于多家中介;三是成交时会要求全额现金付款,以免通过银行走账留下痕迹。记者在上海从多家二手房中介获悉,近期没有出现上述交易情况增多的情形。
上海市纠风办官方微博称,近期网上反映中央纪委通报上海公务员抛售房产的信息,上海纪委没有接到过中央纪委的通报。经向中央纪委了解,他们没有发布过这一通报,“上海官员已抛售豪华住宅4755套”信息不实。
影响
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反弹明显
“这其实是吸引顾客、推介房源的一种手法。”多名房产中介业务员向记者谈起“公务员房”炒作时如是回答。
有业务员告诉记者,“公务员房低价抛售”、“房主着急套现”等说法,是很能打动二手房买家的。“公务员房”和“笋盘”(指屋主不惜大幅降价、着急出售的房源)等说法一样,都是对挂牌房源的一种包装。
“公务员房”炒作背后,楼市正经历微妙异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多、涨幅扩大。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反弹明显,严重影响市场预期。
“由于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仍将延续,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很大波动,但各地房价上涨压力都在加大,短期内仍存在小幅上涨可能。”房地产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姚玲珍说。
从货币政策看,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可能会稳中偏松;从供应看,不少地方房源库存尚处高位,但住房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等有所下降;从需求看,观望已久的刚性需求和部分改善性需求入市愿望强烈。种种因素之下,房地产市场面临不小的反弹压力。
“在这种预期之下,公务员抛售房产之类的传闻会促使一部分购房者加快出手。”上海中原地产一业务员告诉记者。
制度
住房信息联网需制度设计
“‘公务员房’之所以引发关注,还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十分关心的官员财产和‘住房腐败’问题。”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卢汉龙说。而从近期各地不断曝光的拥有十几套乃至几十套房的“房叔”、“房婶”、“房妹”等情形看,公众担忧实为现实。
公职人员中有多少“房多多”?市场交易端无从掌握,个人住房信息联网这一技术端是否可行?
住建部曾于去年介绍,将在当年6月底前实现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住建部的联网。此外,“各省区市及其他城市也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
目前,住房信息联网的范围有多大、联网联到什么程度,公众尚不得而知。
有地方房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相对来说,住房交易规模、房价变动等市场客体信息的联网推进较快,已能逐步实现跨地区实时查询;但涉及购房者个人姓名、职业、身份、地址等具体主体信息的联网工作,因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重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各地“建网”工作也进度不一。
根据有关规定,国安、公安、检察、审判、纪检监察等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查询相应的房屋权利信息。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个人住房信息。
将于2月1日实施的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将个人信息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其中,对个人敏感信息,需要建立在“明示同意”的基础上,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的授权。
专家指出,一旦要推进个人住房信息深度联网,就需要事先进行完备的制度设计,制定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官员的财产公开,应该进一步加快进行探索。
文/新华社记者 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