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数据不能误导市场

  ●广厦观风●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市住建委日前对商品房存量的重复数据进行了集中清理,商品房存量被清理掉27%。北京可售期房存量与现房存量从不久前公布的12万4千多套变为9万1千多套。在如此巨大的数字差异面前,市场状态有可能被重新评估。

  近年来,数据的失误或自相矛盾被社会广为关注和批评。这其中既有国家统计局局长曾承认的“数据统计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地方官员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故意造假;既有某些学术单位的闭门造车,又有某些职能部门的敷衍了事;既有目的性很强的数据为现实服务,又有责任心很差的数据乌龙。所有这些,不仅会破坏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还会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正常发展,危害之大不言而喻。特别是关键时期的关键数字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否则就可能对市场或政策产生严重误导。

  让我们先看一下北京存量房的走势图。2010年9月29日,距离“新国十条”发布将近半年,国家有关部委再次出台五项措施: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史称“二次调控”。2010年11月4日,《北京商报》报道,截至2010年10月31日,北京住宅库存量(可售期房与可售现房之和)达到101524套,成为2010年来惟一一个每日库存量都在10万套以上的月份。由于自2009年以后北京存量房一直低于10万套这一反映市场供不应求的“警戒线”,此次突破被评价为“房价下跌成为了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到了2011年8月23日,《法制晚报》报道说,京城库存量或将突破11万套大关,而这个数字也是在近几年楼市中罕有的。相关机构据此预测“房价拐点已逐步显现,降价将是大势所趋”。2011年11月10日,《法制晚报》再次报道,截至11月9日,北京商品住宅库存达到了120411套。继2009年5月后再次回到12万套的高位。相关机构再次预测“开发商在销售难有起色的情况下,将再次受到去库存的巨大压力。本轮调控如果能够持续到明年,那么预期明确的拐点很可能出现在明年3月左右”。据此,不少媒体、专家纷纷预测:“价格战一触即发”。2011年12月8日,又有媒体报道,距离上次突破12万套仅用了29天,北京存量房达到130049套,创造了近971天的新高,并表示:“限购导致滞销增4成”。

  就在楼市紧张,开发商准备加大推盘力度,不少购房人仍决定继续观望的关键时刻,2012年3月30日,不少媒体报道,北京市住建委对商品房存量的重复数据进行了集中清理,在去掉无效以及重复登记的商品房存量后,北京可售期房存量约为67192套,与清理前相差20%,清理掉16998套,现房存量约23964套,与清理前相差约40%,清理掉16256套。当前北京商品房整体存量在经过清理之后,仅有约91156套,实际市场存量与之前旧有数据相差约27%。半年来不断增加的北京存量房至此突然灰飞烟灭。从数字上看,市场供应是否真的充裕?开发商资金是否真的紧张?等等。市场状态面临重新评估。而房企压力骤减,买房人却骤然紧张了不少。

  存量房一直是判断市场供应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业内不少人还把10万套存量房作为北京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的一个关键点。这一数据的增减无疑对购房人和开发商的心态构成重要影响。因此,这一数据务必要求及时、准确。从技术层面而言,北京现行概念的存量房是指北京房地产市场上可售期房与可售现房之和,依现在的技术条件,统计起来应该并非难事。但有关部门却任由这一数据至少飞扬了半年之久才推出清理后数据,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既让人心存疑虑,又让人难以释怀。

  关键数据应该是最精确、最直观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有力说明,也是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力依托。必须保证关键数据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胡雅杰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