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为楼市利好

  楼市似乎已经练就了将任何政策解读为利好的能力。

  上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首次正面表态。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用“房地产很重要”表达其对中央这一表态的理解。从房地产市场到证券市场普遍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楼市利好。笔者认为,一旦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必然刺激房价在下半年进一步大幅上涨,又何谈平稳健康发展呢?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与平稳健康发展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首先,“平稳健康发展”用语并非首次使用。“平稳健康发展”虽然是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首次正面表态,但这样的用语并非首次使用,上届政府在推出第一次楼市调控政策时,就提到过“使楼市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之后对房地产的多次调控中也提及“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平稳健康发展”一直是楼市调控的目标之一。但当时楼市并未将其解读为利好,为何到本届政府提出“平稳健康发展”时,市场却将其解读为利好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本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首次表态中并未表示要进一步打压楼市,也未提及任何楼市或房价调控目标。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迹象的情况下,唯有房地产行业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要想使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似乎也只能依靠房地产行业了。

  其次,市场不应该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提出“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稳、不健康。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而且楼市调控已经陷入了越调越涨的怪圈。如果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那么上届政府历次调控都可以解读为利好了。

  最后,一旦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那么接下来楼市和房价将如何发展已不言而喻。市场的发展方向必然会与“平稳健康”背道而驰。

  事实上,“平稳健康发展”在第一次楼市调控时就已经出现过,之后的多轮楼市调控中也曾提到过“平稳健康发展”。但不幸的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久经调控的楼市却从未实现过“平稳健康发展”。绝大多数时间里,房价都处于大涨状态中。只有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和2011年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房价出现过短暂下跌。如果把过去十年房价走势绘制成曲线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出房价不是大涨就是大跌,从未出现过理想状态中的“平稳健康发展”。

  本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重提“平稳健康发展”,必然不想看到房价大涨大跌。尽管上半年楼市经历了“国五条”,但楼市依然保持着量价齐涨的态势。按照目前的楼市走势,即使不出台任何利好也会保持较高的上涨速度。如果此时再把“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为利好,下半年房价必然加速上涨,“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将沦为口号。

  文/周宏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