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风险总体可控———
本报讯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业务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以及民间融资活跃等问题,最近被认为是埋在银行业的定时炸弹,让人忧心忡忡。不过,监管机构对风险控制却充满信心。昨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CEO组织峰会上说:“对于这些领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银行业监管部门很早就有了前瞻预判,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刘明康表示,银监会从2003年就开始持续关注所谓的银政合作和“打捆贷款”,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风险敞口得到有效遏制。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26.9%,加上占GDP17%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和约占GDP6%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我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在50%左右,仍在60%的预警线以下,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从债务结构看,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确有80%是银行的贷款,其中大凡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均转为按正常商业贷款运作;剩下的仍按平台管理,不允许赖账。
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刘明康称,根据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我国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这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我国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对银行业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控制有效,证券化产品数量极少,其它创新如集合信托与房地产贷款余额之比仅为4%左右,风险特征相对简单。
第三,从房地产贷款具体结构看,目前约98%的个人按揭贷款“贷款房价比(LTV)”低于80%,按揭贷款平均“偿债收入比”为33%,超过1/2的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都是在2009年二季度房价重新高企之前发放的,开发贷款的平均押品比例也达到189%,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仍高于国际通行的110%标准。这些都表明我国房地产贷款总体风险可控。另外,到目前为止,包括农村信用机构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仍低于2%,不少地区继续呈下降趋势。
刘明康承认,近两年,在我国社会资金流动性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同时民间借贷市场也日趋活跃。对此,银监会持续予以了高度关注,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防范风险传递。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之间设立严格的“防火墙”,严防风险向银行业体系转移。坚决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严防民间融资成为诈骗、洗钱、炒卖外汇等非法活动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