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能否代替限购令?

  近日,住建部负责人关于“将尽快推出房产税以替代限购令”的表态给弱势中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震动。该消息一方面被解读为行政干预措施将退出的先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部分购房者对房产税的担忧。房产税的推出将给市场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其能否替代已有的房地产限购措施起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此类问题在业内专家以及市场关注者当中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期广厦圆桌,就对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梳理。

  叶檀 限购令在近两年内难以退出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10月27日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限购令是不得已的举措,当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成后,限购令就将退出。

  限购令充满行政与计划色彩,加重了户籍体制的含金量,对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十分不利,应该早日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房地产在行政力量推动下的高速上涨,远远超过了中国税收改革的步伐,超出了中国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的速度,可以肯定,限购令在近两年内难以退出经济舞台。

  限购令退场需要几个前提条件:房价恢复平稳,房地产泡沫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货币泡沫被消化。房价恢复稳定需要货币紧缩与税费调整,目前对房地产利率已经实行单向提升,而整体货币泡沫用存款准备金率储存起来,并未被消化,税费政策尤其是房产税广泛推出尚需时日。

  这些前提条件均不具备,可见,作为短期政策的限购令作为急性退烧药难以停用,也说明根据目前行政主导的体制,急性退烧药的作用好于固本培元的中药,目前取消限购令,无异于自取其败,调控主导者自取其辱。等到有一天,房产税可以顺利推出,到那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改革也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房产税最终会彻底取代限购令。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房产税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不仅房产税,在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平台、取得足够的信息之后,未来的财产税等也将在这一平台上逐渐推开。文字整理/ 卫东

  范小冲 房产税接力限购令会做得更好

  限购令的出台主要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的不平稳。限购令出台的一段时间内后,确实平稳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松动,有效地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使房地产市场渐趋于可控阶段,为久盼房价下挫者带来一丝安慰,但毕竟不是根治良药,运用更符合市场规律的税收政策来平衡才是根治办法。可以预见的是当全国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后,房产税必然会出现在经济舞台来取代限购令这一行政色彩浓郁的政策。相信房产税必然会接好限购令的接力棒,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运用税收手段来代替宏观干预,在保证了住房的公平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房产税的出台有利于平衡政府财政。在我国,地方的土地财政一直被公众所诟病,将房地产市场的改革与土地财政、税费结构的改革结合在一起,摆脱各政府层级财政对峙的问题,改变土地财政在中国财政体系内的不良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各级政府在不同时期内对房地产市场的长久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了以土地财政为主的“一锤子”买卖,帮助政府收益手段多样化,用税收政策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民众,从而达到我国税收政策的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房产税的推行有利于更好地挤压房产泡沫,不再“误杀”真正刚需。目前的限购政策除了限制购买端,同时也让供应端一部分不符合再购的业主惜售,尤其是持有多套房的业主出售意愿减弱,短期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得还不深,但是长期来看必须要面对潜在的刚性需求终归要释放的局面,届时业主因限购而无法全部释放房源,存量房的供应可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盘活,造成供需趋紧不利于价格的下行;同时也会有部分想买房却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刚性需求被“误杀”。而房产税的实施,会迫使投资类业主在考虑吸收的同时、也要面对房产税带来的持有成本增加,甚至不堪持有压力,促使其加速出货,房产税有助于减少投资类业主,协调市场的供求关系。

  房产税的征收或将带来房企整合期。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在经营上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很大影响,这种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房产税的推行,用税收手段来平衡市场,虽然初步实行可能会引导出一个市场的不稳定阶段,在房地产市场中会进行一场“优胜劣汰”角逐,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久发展是有好处的。

  文字整理/ 李国铭

  陈云峰

  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时机尚未成熟

  不可否认,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寒冬”,这样的寒冷局面可谓前所未有。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自去年4月开始以来不断升级,其力度和持续时间均前所未有,凭借“限购、限贷、限外”的“三限”政策提高购房门槛,有效抑制了市场非理性需求。随着“三限”特别是“限购”的影响逐渐显现,楼市成交步入低迷,连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未能幸免。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已达到五年以来最低。

  然而,“限购”毕竟是一种非市场化、过渡性的调控措施,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对住宅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才是解决对住宅资源过度占有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促进实现住宅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在部分地区,住宅投资几乎可以跻身最佳投资渠道之列,加之近期国内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很多人购买多套住宅用于投资和抵御通胀。但区别于一般投资品的是,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对住宅资源的过度占有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浪费资源却不用承担相应代价更是助长了此类行为。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有利于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不同于“限购”等过渡性调控政策,房产税是一种常态手段,其出台将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对房地产的宏观干预将逐渐转向财税手段调节,大层面来讲保证住房公平性的同时更加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限购除了限制住购买端,同时也让供应端一部分不符合再购的业主惜售,尤其是持有多套房的业主出售意愿减弱,短期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得还不深,但是长期来看必须要面对潜在的刚性需求终归要释放的局面,届时业主因限购而无法全部释放房源,存量房的供应可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盘活,造成供需趋紧不利于价格的下行;同时也会有部分想买房却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刚性需求被“误杀”。而房产税的实施,会迫使这类业主在考虑吸收的同时、也要面对房产税带来的持有成本增加,甚至不堪持有压力,促使其加速出货。

  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房产税的开征需要多方面机制的健全和保障,北京以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条件还并不成熟。目前房产税仍处于试点阶段,除住房信息需完善外,如何因地、因人、因房确定合理的房产税征收方案将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既加深了刚性需求负担的同时,对于炒房者影响仅仅“九牛一毛”。一两年内房产税完全取代限购的可能性仍比较小,即使未来实施也不会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缓慢替代、逐渐过渡的过程,否则如果限购即刻取消前期所带来的累计购房需求后遗症,很有可能短时间内爆发,再次逼涨房价。综合当下市场判断,政府取消目前执行的“限购”政策至少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首先,建立全国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住房动态数据库和网络,且民政、公安、税务、银行、住建五大系统联网;其次,房产税在全国铺开,而且要面向存量房和多套持有的现象征收房产税;第三,住宅供应整体大于需求,保障性住房供应形成规模。

  事实上,目前尽管楼市有所降温,但离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府调控目标距离尚远,不排除开征房产税之后同时继续执行限购的可能性。即使开征房产税后取消限购,在短期内或将带来成交的反弹,但是随着房产税在持有环节作用的显现,住宅投资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市场成交也终将回归理性。

  文字整理/邱旸

  娄立平 房产税取代限购令势在必行

  在目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为了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应加快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规模,来逐步取代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相悖的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但笔者认为,由于政策和技术手段等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年底前,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将不会被取消,房产税也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收。

  中国经济在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增长步伐正在放缓,“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目前只有“投资”仍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势头强劲。

  而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若由于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的实施,使得房地产行业陷入严重低迷,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据瑞银(UBS)统计,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以上,中国经济近30%的最终产品被房产行业吸收。若房价平均下跌30%,将会引发固定资产投资崩盘,由投资推动的中国经济在多年保持9%以上的年度增长后,将经历一场所谓的硬着陆。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开征房产税,可以使地方政府得到稳定的税源,以改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窘境。同时,可以增加住房市场上中小户型的供给与需求比例,减少房屋空置率和投机购买等行为,房产税之于限购令无疑是一种更加科学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新“国十条”提出,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而后重庆和上海两地成为征收房产税的试点城市,但由于其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过于宽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谓是波澜不惊。10月27日,财政部有关人士则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

  房产税的征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杂敏感 “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开征房产税的主要难点是房屋普查和制度设计,应采用渐进的方式,多步走的策略,避免运用行政手段。应根据购房人不同的购房需求、购房阶段和购买的不同产品,采取差别化的征收标准,以此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周宏

  胡景晖 房产税并非“限购”的终结者

  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自去年4月开始以来不断升级,其力度和持续时间均前所未有,凭借“限购、限贷、限外”的“三限”政策提高购房门槛,有效抑制了市场需求。随着“三限”特别是“限购”的影响逐渐显现,楼市成交步入低迷,连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未能幸免。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已达到五年以来最低。

  然而,“限购”毕竟是一种非市场化、过渡性的调控措施,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对住宅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才是解决对住宅资源过度占有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促进实现住宅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在部分地区,住宅投资几乎可以跻身最佳投资渠道之列,加之近期国内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很多人购买多套住宅用于投资和抵御通胀。但区别于一般投资品的是,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对住宅资源的过度占有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浪费资源却不用承担相应代价更是助长了此类行为。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有利于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不同于“限购”等过渡性调控政策,房产税是一种常态手段,其出台将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由于房产税的开征需要多方面机制的健全和保障,目前以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条件并不成熟。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政府取消目前执行的“限购”政策要至少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的:

  一、建立全国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住房动态数据库和网络,且民政、公安、税务、银行、住建五大系统联网。

  二、房产税在全国铺开,而且要面向存量房和多套持有的现象征收房产税。

  三、住宅供应整体大于需求,保障性住房供应形成规模。

  目前,尽管楼市有所降温,但离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府调控目标距离尚远,不排除开征房产税之后同时继续执行限购的可能性。即使开征房产税后取消限购,在短期内或将带来成交的反弹,但是随着房产税在持有环节作用的显现,住宅投资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市场成交终将回归理性。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周宏

  刘军 “房产税”比“限购”更科学更合理

  用“房产税”政策来调控房地产,购房者的个人选择权利得到尊重,而不是通过设限而被直接剥夺。“限购”的最大问题是,各城市政府是通过设置不同的资格限制,来控制需求的数量,而没有太多考虑到购房者的具体居住或投资需求,显得不太人性化。而如果使用“房产税”的政策,则赋予购房者个人选择的权利,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是否购房,购买什么类型的房产,这样会满足购房者的正常需要。

  同时,“房产税”政策会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摆脱“土地”财政,进入“税收”财政的正常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疯狂地提高拍卖地价,最终导致房价不断升高的恶果;也可以使地方财政的税源丰富,税收收入持续稳定,也避免地方政府一旦土地资源干涸,有可能面临的财政收入困境。

  此外,“房产税”政策,会使调控长期化、常态化,多少有点长期“温水煮青蛙”的味道;而“限购”政策由于违反市场规律,注定是短期政策,早晚都要退出,而如果某一天“限购”突然退出,又有可能导致市场再次失控;所以“房产税”政策是个长期的调控政策,并且“房产税”的税率也具备灵活性,足以应付房价涨跌的实际调控需要。

  “房产税”政策,还会使购房者投资房产的行为理性化,对房产投资的预期合理化;房地产应该是长期稳健、收益合理的投资产品,而不是短平快、追逐短期暴利的投资产品,在“房产税”政策的压力下,购房者会更加理性地测算投资回报率,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气氛,也会因持有成本增高,而不再过热,走向它自身正常的合理水平。

  “房产税”政策,会使更多的空置房产进入市场,或者用于租赁,或者用于买卖,以避免或抵消“房产税”的经济损失,这样在房屋租赁及买卖市场上的房源供应会增加,对于平抑城市的租金及房价水平会有根本性的作用。

  更加有利的一点是:如果“房产税”政策能够把所有的空置房源,都重新盘活进入市场,或租或卖地使用起来,总之所有存量房源都有居民居住的话,那么政府就可以真正了解“住房需求”和“存量房源”之间的差距,以确定是否城市还真的需要新增建设住宅,以及到底新建多少就可以满足居住需求,我想这种情况才是对一个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及合理发展最有利的。

  文字整理/陈辉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

房产税能否代替限购令?

  近日,住建部负责人关于“将尽快推出房产税以替代限购令”的表态给弱势中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震动。该消息一方面被解读为行政干预措施将退出的先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部分购房者对房产税的担忧。房产税的推出将给市场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其能否替代已有的房地产限购措施起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此类问题在业内专家以及市场关注者当中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期广厦圆桌,就对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梳理。

  叶檀 限购令在近两年内难以退出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10月27日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限购令是不得已的举措,当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成后,限购令就将退出。

  限购令充满行政与计划色彩,加重了户籍体制的含金量,对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十分不利,应该早日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房地产在行政力量推动下的高速上涨,远远超过了中国税收改革的步伐,超出了中国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的速度,可以肯定,限购令在近两年内难以退出经济舞台。

  限购令退场需要几个前提条件:房价恢复平稳,房地产泡沫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货币泡沫被消化。房价恢复稳定需要货币紧缩与税费调整,目前对房地产利率已经实行单向提升,而整体货币泡沫用存款准备金率储存起来,并未被消化,税费政策尤其是房产税广泛推出尚需时日。

  这些前提条件均不具备,可见,作为短期政策的限购令作为急性退烧药难以停用,也说明根据目前行政主导的体制,急性退烧药的作用好于固本培元的中药,目前取消限购令,无异于自取其败,调控主导者自取其辱。等到有一天,房产税可以顺利推出,到那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改革也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房产税最终会彻底取代限购令。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房产税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不仅房产税,在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平台、取得足够的信息之后,未来的财产税等也将在这一平台上逐渐推开。文字整理/ 卫东

  范小冲 房产税接力限购令会做得更好

  限购令的出台主要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的不平稳。限购令出台的一段时间内后,确实平稳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松动,有效地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使房地产市场渐趋于可控阶段,为久盼房价下挫者带来一丝安慰,但毕竟不是根治良药,运用更符合市场规律的税收政策来平衡才是根治办法。可以预见的是当全国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后,房产税必然会出现在经济舞台来取代限购令这一行政色彩浓郁的政策。相信房产税必然会接好限购令的接力棒,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运用税收手段来代替宏观干预,在保证了住房的公平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房产税的出台有利于平衡政府财政。在我国,地方的土地财政一直被公众所诟病,将房地产市场的改革与土地财政、税费结构的改革结合在一起,摆脱各政府层级财政对峙的问题,改变土地财政在中国财政体系内的不良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各级政府在不同时期内对房地产市场的长久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了以土地财政为主的“一锤子”买卖,帮助政府收益手段多样化,用税收政策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民众,从而达到我国税收政策的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房产税的推行有利于更好地挤压房产泡沫,不再“误杀”真正刚需。目前的限购政策除了限制购买端,同时也让供应端一部分不符合再购的业主惜售,尤其是持有多套房的业主出售意愿减弱,短期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得还不深,但是长期来看必须要面对潜在的刚性需求终归要释放的局面,届时业主因限购而无法全部释放房源,存量房的供应可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盘活,造成供需趋紧不利于价格的下行;同时也会有部分想买房却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刚性需求被“误杀”。而房产税的实施,会迫使投资类业主在考虑吸收的同时、也要面对房产税带来的持有成本增加,甚至不堪持有压力,促使其加速出货,房产税有助于减少投资类业主,协调市场的供求关系。

  房产税的征收或将带来房企整合期。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在经营上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很大影响,这种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房产税的推行,用税收手段来平衡市场,虽然初步实行可能会引导出一个市场的不稳定阶段,在房地产市场中会进行一场“优胜劣汰”角逐,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久发展是有好处的。

  文字整理/ 李国铭

  陈云峰

  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时机尚未成熟

  不可否认,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寒冬”,这样的寒冷局面可谓前所未有。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自去年4月开始以来不断升级,其力度和持续时间均前所未有,凭借“限购、限贷、限外”的“三限”政策提高购房门槛,有效抑制了市场非理性需求。随着“三限”特别是“限购”的影响逐渐显现,楼市成交步入低迷,连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未能幸免。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已达到五年以来最低。

  然而,“限购”毕竟是一种非市场化、过渡性的调控措施,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对住宅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才是解决对住宅资源过度占有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促进实现住宅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在部分地区,住宅投资几乎可以跻身最佳投资渠道之列,加之近期国内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很多人购买多套住宅用于投资和抵御通胀。但区别于一般投资品的是,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对住宅资源的过度占有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浪费资源却不用承担相应代价更是助长了此类行为。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有利于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不同于“限购”等过渡性调控政策,房产税是一种常态手段,其出台将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对房地产的宏观干预将逐渐转向财税手段调节,大层面来讲保证住房公平性的同时更加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限购除了限制住购买端,同时也让供应端一部分不符合再购的业主惜售,尤其是持有多套房的业主出售意愿减弱,短期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得还不深,但是长期来看必须要面对潜在的刚性需求终归要释放的局面,届时业主因限购而无法全部释放房源,存量房的供应可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盘活,造成供需趋紧不利于价格的下行;同时也会有部分想买房却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刚性需求被“误杀”。而房产税的实施,会迫使这类业主在考虑吸收的同时、也要面对房产税带来的持有成本增加,甚至不堪持有压力,促使其加速出货。

  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房产税的开征需要多方面机制的健全和保障,北京以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条件还并不成熟。目前房产税仍处于试点阶段,除住房信息需完善外,如何因地、因人、因房确定合理的房产税征收方案将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既加深了刚性需求负担的同时,对于炒房者影响仅仅“九牛一毛”。一两年内房产税完全取代限购的可能性仍比较小,即使未来实施也不会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缓慢替代、逐渐过渡的过程,否则如果限购即刻取消前期所带来的累计购房需求后遗症,很有可能短时间内爆发,再次逼涨房价。综合当下市场判断,政府取消目前执行的“限购”政策至少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首先,建立全国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住房动态数据库和网络,且民政、公安、税务、银行、住建五大系统联网;其次,房产税在全国铺开,而且要面向存量房和多套持有的现象征收房产税;第三,住宅供应整体大于需求,保障性住房供应形成规模。

  事实上,目前尽管楼市有所降温,但离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府调控目标距离尚远,不排除开征房产税之后同时继续执行限购的可能性。即使开征房产税后取消限购,在短期内或将带来成交的反弹,但是随着房产税在持有环节作用的显现,住宅投资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市场成交也终将回归理性。

  文字整理/邱旸

  娄立平 房产税取代限购令势在必行

  在目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为了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应加快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规模,来逐步取代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相悖的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但笔者认为,由于政策和技术手段等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年底前,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将不会被取消,房产税也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收。

  中国经济在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增长步伐正在放缓,“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目前只有“投资”仍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势头强劲。

  而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若由于信贷和购房限制措施的实施,使得房地产行业陷入严重低迷,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据瑞银(UBS)统计,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以上,中国经济近30%的最终产品被房产行业吸收。若房价平均下跌30%,将会引发固定资产投资崩盘,由投资推动的中国经济在多年保持9%以上的年度增长后,将经历一场所谓的硬着陆。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开征房产税,可以使地方政府得到稳定的税源,以改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窘境。同时,可以增加住房市场上中小户型的供给与需求比例,减少房屋空置率和投机购买等行为,房产税之于限购令无疑是一种更加科学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新“国十条”提出,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而后重庆和上海两地成为征收房产税的试点城市,但由于其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过于宽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谓是波澜不惊。10月27日,财政部有关人士则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

  房产税的征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杂敏感 “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开征房产税的主要难点是房屋普查和制度设计,应采用渐进的方式,多步走的策略,避免运用行政手段。应根据购房人不同的购房需求、购房阶段和购买的不同产品,采取差别化的征收标准,以此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周宏

  胡景晖 房产税并非“限购”的终结者

  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自去年4月开始以来不断升级,其力度和持续时间均前所未有,凭借“限购、限贷、限外”的“三限”政策提高购房门槛,有效抑制了市场需求。随着“三限”特别是“限购”的影响逐渐显现,楼市成交步入低迷,连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未能幸免。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已达到五年以来最低。

  然而,“限购”毕竟是一种非市场化、过渡性的调控措施,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对住宅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才是解决对住宅资源过度占有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促进实现住宅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在部分地区,住宅投资几乎可以跻身最佳投资渠道之列,加之近期国内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很多人购买多套住宅用于投资和抵御通胀。但区别于一般投资品的是,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对住宅资源的过度占有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浪费资源却不用承担相应代价更是助长了此类行为。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有利于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不同于“限购”等过渡性调控政策,房产税是一种常态手段,其出台将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由于房产税的开征需要多方面机制的健全和保障,目前以房产税取代“限购”的条件并不成熟。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政府取消目前执行的“限购”政策要至少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的:

  一、建立全国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住房动态数据库和网络,且民政、公安、税务、银行、住建五大系统联网。

  二、房产税在全国铺开,而且要面向存量房和多套持有的现象征收房产税。

  三、住宅供应整体大于需求,保障性住房供应形成规模。

  目前,尽管楼市有所降温,但离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府调控目标距离尚远,不排除开征房产税之后同时继续执行限购的可能性。即使开征房产税后取消限购,在短期内或将带来成交的反弹,但是随着房产税在持有环节作用的显现,住宅投资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市场成交终将回归理性。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周宏

  刘军 “房产税”比“限购”更科学更合理

  用“房产税”政策来调控房地产,购房者的个人选择权利得到尊重,而不是通过设限而被直接剥夺。“限购”的最大问题是,各城市政府是通过设置不同的资格限制,来控制需求的数量,而没有太多考虑到购房者的具体居住或投资需求,显得不太人性化。而如果使用“房产税”的政策,则赋予购房者个人选择的权利,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是否购房,购买什么类型的房产,这样会满足购房者的正常需要。

  同时,“房产税”政策会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摆脱“土地”财政,进入“税收”财政的正常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疯狂地提高拍卖地价,最终导致房价不断升高的恶果;也可以使地方财政的税源丰富,税收收入持续稳定,也避免地方政府一旦土地资源干涸,有可能面临的财政收入困境。

  此外,“房产税”政策,会使调控长期化、常态化,多少有点长期“温水煮青蛙”的味道;而“限购”政策由于违反市场规律,注定是短期政策,早晚都要退出,而如果某一天“限购”突然退出,又有可能导致市场再次失控;所以“房产税”政策是个长期的调控政策,并且“房产税”的税率也具备灵活性,足以应付房价涨跌的实际调控需要。

  “房产税”政策,还会使购房者投资房产的行为理性化,对房产投资的预期合理化;房地产应该是长期稳健、收益合理的投资产品,而不是短平快、追逐短期暴利的投资产品,在“房产税”政策的压力下,购房者会更加理性地测算投资回报率,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气氛,也会因持有成本增高,而不再过热,走向它自身正常的合理水平。

  “房产税”政策,会使更多的空置房产进入市场,或者用于租赁,或者用于买卖,以避免或抵消“房产税”的经济损失,这样在房屋租赁及买卖市场上的房源供应会增加,对于平抑城市的租金及房价水平会有根本性的作用。

  更加有利的一点是:如果“房产税”政策能够把所有的空置房源,都重新盘活进入市场,或租或卖地使用起来,总之所有存量房源都有居民居住的话,那么政府就可以真正了解“住房需求”和“存量房源”之间的差距,以确定是否城市还真的需要新增建设住宅,以及到底新建多少就可以满足居住需求,我想这种情况才是对一个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及合理发展最有利的。

  文字整理/陈辉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