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京城土地市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各大房企频繁一扔就是好几十个亿的“跑马圈地”。是房产商瞬间暴富的心态膨胀?还是蓄势已久的厚积薄发?抑或是资金避险?开发商岁末拿地的豪迈之举,似乎也很难用一两句话来透彻总结,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众多实力房企“饥不择食”将一块块土地“收归囊中”,调控新政以来被搁置了许久的“圈地”话题,再次成为了北京房地产市场2010年末最引人注目的热点。
政府供地“开闸泄洪”———
●市场表现● 知名房企“疯狂抢地”
12月中旬,CBD核心区六地块争夺“尘埃落定”,中服地块最终被中信、中金、民生银行、安邦财产保险等财团及以远洋地产为代表的房企分食。中信以63亿的成交价刷新了北京总价地王的纪录,成为该次6幅地块中的“标王”。
如果说此前万科、首开、龙湖、金科、金地等实力房企11月份以来的频繁拿地,还是在各自心仪板块内的局部争夺,那么随着CBD核心地块的名花有主,很大程度上吹响了京城房企“圈地运动”全面爆发的号角。
12月27日,中信房地产再以22.7亿元力挫金融街及首开置业,拿下大兴区亦庄新城X1-3地块居住及配套用地项目。首开股份以14.7亿元竞得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央设施区西区北侧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土地面积135612平方米
不是战场,却遍布硝烟,开发商为之杀得“刺刀见红,双目尽赤”的,不是楼盘销售,而是楼市源头——土地资源。
北京中原统计,在11月底至今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北京土地市场上释放出的40多宗住宅用地全部消化殆尽,拿地者基本都是实力雄厚的标杆房企。截至12月27日,北京土地出让金合计达1587.4亿。全年预计北京土地出让金有望突破1600亿,创下史上新高。
●市场调查● 开发商把土地视为“抗通胀资源”
“最近释放出的地块都不错,都是比较优质的土地资源,何况现在开发商差不多是块地就要,抢到手再说。”北京中原分析人士张大伟认为,今年北京1600亿土地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宏观调控政策前大量高价地转让。其次,二次调控后,北京在全国率先在四季度供应50块住宅类地块,大量的成交也使得转让金上涨。另外,土地价格相比2009年有明显上涨,特别是调控政策前的住宅类地块高价成交,使得今年的土地出让金远高于去年。此外,很多开发企业资金充足,依然强烈看好后楼市,因此储备土地的需要十分迫切,毕竟土地对开发商而言,是基本生产资料,“手中有地,心中不慌”。
同时,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开发商拿地冲动。通州某知名楼盘开发商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以来项目客户量明显回升,依然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不少购房者结束观望再度进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开发商房价上涨预期。同时,出于对“一两年后的面包更贵”的担心,一些开发商不再观望,果断出手,将土地视为“抗通胀资源”。
“年末,各大开发商拿地步伐并没有放慢,他们拿地就没手软过。”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总监薛建雄表示,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大型开发商曾在2010年第二、三季度陷入一段购地低潮期。但进入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各地土地市场持续放量,加上开发商自身销售情况良好,标杆房企更是纷纷加快圈地步伐。
绝口不提“地王” 开发商规避监管政策“有门道”
面对土地市场的岁末疯狂,12月19日夜,国土部下发通知,急令地方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地价过快上涨。通知称,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两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该政策并未改变地方土地部门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的格局。 同时,对于频出的“地王”现象,地方政府没有通过增加供给进行疏导。年初为抑制过快上涨的地价、房价,各地纷纷推出“天量”供地计划,但亚豪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截至11月份,实际土地供应尚不及全年计划的一半。
“这个通知很容易就让地方政府合理规避。比如,在实际操作当中,地方土地部门只要通过提高底价或者不设立底价即可以规避溢价率超过50%的红线;或通过减小单幅出让面积可以规避总价地王;而对于单价地王,只要近期先出让位置较差的地块即可解决。”郭毅分析。
“事实上,国土部的通知只要求地方上报,并没有对出让方或受让方规定相应的责任,具体处罚方式更无从谈起。没有具体处罚方式的条文很可能被架空。”某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了自己对地王控制政策“落空”的担忧。
●行业观点● 集中圈地很可能推高房价 楼市调控尚需用好政策组合拳
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的翘尾行情如今已充分呈现。开发商在调控政策不断的情况下依然敢于高价竞地,一方面源于大房企的“不差钱”,另一方面也是看好在调控压制下的刚性需求而“押宝”后市。
实际上,土地市场的翘尾行情的呈现早有预兆,数据显示,北京、广州、上海等重点城市,截至目前2010年土地供应距离原计划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迫使地方政府在年末土地供应“井喷”入市,而包括万科、保利、金地、龙湖、复地、富力、SOHO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均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计划,资金的回笼已到位。“手中有钱”使得开发商拿地更加有底。
开发商年末集中圈地很可能推高房地产成本,最终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一定要警惕房地产“虚火”再起。“采访中多位专家建议,目前的“抢地运动”应该加以适度控制,地方政府不能为完成供地指标而 “开闸泄洪”,要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楼市调控尚需用好土地、财税、金融政策、保障性住房供应、管制措施等一系列组合拳。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