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15条落地 楼市进入观望期

  限购令出炉买房人各有难题 新政致市场进入急速冷冻阶段———

  

  号称“史上最严”的北京新限购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也引发了北京楼市的急速降温。无论是北京本地市民、有购房资格的在京工作人员,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机构,都对新政严控下的京城楼市产生了浓重的观望情绪。房价是否会降?以后还有机会买房吗?现在还是买房时机吗?看似平淡的市场成交之下,有着人们太多的疑问。

  

  ●购房者说● 限购令出台买房者看法各异 短时间内或集体观望 

  吴先生(26岁,北京户口,准备买首套房)

  毕业后户口落在北京的吴先生已经关注楼市近3年了,2008年底房价回落的时候,他在南三环看好了一套二手房,在谈好价格交完首付后,却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及时过户,随后由于房价上涨,原房主反悔,房子没有买成还白白耽误了时间;2009年,北京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猛涨,吴先生只能四处看房却徒劳无功;2010年年初,国家开始了房地产调控,吴先生觉得终于有盼头了,结果却仍是“高位运行”。

  上周,北京市出台了新的“限购令”,严格限制了外地户口人士在京购房的资格,暂停了北京人购买第三套房。吴先生却不以为然。

  “就算买房人少了,房价什么时候才能跌呢?能跌多少?这都不好说。再降也降不到2008年的价格了吧?我觉得还是等两限房靠谱。”

  朱小姐(27岁,外地户口,在京工作3年,无房)

  朱小姐在上海一家企业的北京办事处工作,来京已经有三年了。由于人事关系的原因,朱小姐之前一直在上海缴纳社保,直到前年才把关系办了过来。去年年底,她在北京缴纳社保刚满一年,准备今年在北京买房,却想不到被新限购令难住了。

  “按照新的限购要求,需要五年的社保或纳税证明,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我完全被排除在外了。”朱小姐说。不过,就在新政出台的当天,有几家她之前去看过房的售楼处打来电话,告诉她只要能当天过去签合同,就可以不受新政限制。

  听完电话,朱小姐小小激动了一下,然而仔细考虑过后,她却没有去赶这“最后一班船”:一是因为她觉得太仓促,难免会留下后遗症;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她觉得如此严厉的限购令出台后,北京房价肯定会降,她不想刚一买到房子就贬值。

  

  ●市场现状● 新政执行前现集中过户 短期市场成交将陡降 

  根据北京中原的统计数据显示,新政执行前的2月16日,由于众多购房者抢在新政前签约,致使网上签约量激增:期房、现房、存量房的总成交量达到了2942套,达到了历史高位,而此前一周的日成交量仅在1000套左右。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升级版的限购、政府监管、金融政策、交易税费、土地交易、房源供应等多方面政策,叠加最近执行的信贷收紧、利率上调政策,可以预见未来土地、税收、市场监管、金融、融资渠道等多种角度还将有不断的紧缩政策出炉,短时间内市场将进入急速冷冻阶段。

  

  ●业内看法● 市场将度过两个月的观望期 公租房政策是限购的有力补充

  北京四季房展组委会副秘书长郑向东表示,新政策的出台确实部分超出了市场之前的预期,因此短时间内市场或许会产生一些应激性反应。从总体来看,这些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非常态的市场状态,真正检验新政效果,要等到两到三个月的观望期过去,市场恢复常态之后。

  而对于房价,郑向东认为,其未来走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保障房供应,政府预计今年将有20万套左右的保障房建成,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起到很好的缓解市场压力的作用;其二是商品房的供应。目前来看,四环内的商品期房供应偏少,开盘热点区域多在5环外的远郊区县。在购房人群大幅减少的前提下,供应集中的区域或出现供需比的大转变,届时不排除在这些区域,一些资金周转紧张的中小企业降价求售。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除了众人瞩目的限购令,15条细则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即今年将完成20万套的目标。其中公租房是今年住房建设重点,年底前要求必须配租入住完成10000户。如此巨大的保障房供应将会对2011年的商品住宅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2010年北京成交的商品住宅套数为11.1万套。如果今年的2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的话,那么市场的供应量会大为缓解,而如此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果能够扩大保障房范围,进而保障政策夹心层,分流商品房客户,这对于有效抑制房价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启鑫分析,此次细则明确提出了京城楼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不仅对具体的建设目标作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数量的规定,而且对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也进一步增加,这些措施,对开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契机,积极投入到保障房建设的大潮中来,无疑是房企的明智选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

京15条落地 楼市进入观望期

  限购令出炉买房人各有难题 新政致市场进入急速冷冻阶段———

  

  号称“史上最严”的北京新限购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也引发了北京楼市的急速降温。无论是北京本地市民、有购房资格的在京工作人员,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机构,都对新政严控下的京城楼市产生了浓重的观望情绪。房价是否会降?以后还有机会买房吗?现在还是买房时机吗?看似平淡的市场成交之下,有着人们太多的疑问。

  

  ●购房者说● 限购令出台买房者看法各异 短时间内或集体观望 

  吴先生(26岁,北京户口,准备买首套房)

  毕业后户口落在北京的吴先生已经关注楼市近3年了,2008年底房价回落的时候,他在南三环看好了一套二手房,在谈好价格交完首付后,却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及时过户,随后由于房价上涨,原房主反悔,房子没有买成还白白耽误了时间;2009年,北京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猛涨,吴先生只能四处看房却徒劳无功;2010年年初,国家开始了房地产调控,吴先生觉得终于有盼头了,结果却仍是“高位运行”。

  上周,北京市出台了新的“限购令”,严格限制了外地户口人士在京购房的资格,暂停了北京人购买第三套房。吴先生却不以为然。

  “就算买房人少了,房价什么时候才能跌呢?能跌多少?这都不好说。再降也降不到2008年的价格了吧?我觉得还是等两限房靠谱。”

  朱小姐(27岁,外地户口,在京工作3年,无房)

  朱小姐在上海一家企业的北京办事处工作,来京已经有三年了。由于人事关系的原因,朱小姐之前一直在上海缴纳社保,直到前年才把关系办了过来。去年年底,她在北京缴纳社保刚满一年,准备今年在北京买房,却想不到被新限购令难住了。

  “按照新的限购要求,需要五年的社保或纳税证明,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我完全被排除在外了。”朱小姐说。不过,就在新政出台的当天,有几家她之前去看过房的售楼处打来电话,告诉她只要能当天过去签合同,就可以不受新政限制。

  听完电话,朱小姐小小激动了一下,然而仔细考虑过后,她却没有去赶这“最后一班船”:一是因为她觉得太仓促,难免会留下后遗症;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她觉得如此严厉的限购令出台后,北京房价肯定会降,她不想刚一买到房子就贬值。

  

  ●市场现状● 新政执行前现集中过户 短期市场成交将陡降 

  根据北京中原的统计数据显示,新政执行前的2月16日,由于众多购房者抢在新政前签约,致使网上签约量激增:期房、现房、存量房的总成交量达到了2942套,达到了历史高位,而此前一周的日成交量仅在1000套左右。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升级版的限购、政府监管、金融政策、交易税费、土地交易、房源供应等多方面政策,叠加最近执行的信贷收紧、利率上调政策,可以预见未来土地、税收、市场监管、金融、融资渠道等多种角度还将有不断的紧缩政策出炉,短时间内市场将进入急速冷冻阶段。

  

  ●业内看法● 市场将度过两个月的观望期 公租房政策是限购的有力补充

  北京四季房展组委会副秘书长郑向东表示,新政策的出台确实部分超出了市场之前的预期,因此短时间内市场或许会产生一些应激性反应。从总体来看,这些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非常态的市场状态,真正检验新政效果,要等到两到三个月的观望期过去,市场恢复常态之后。

  而对于房价,郑向东认为,其未来走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保障房供应,政府预计今年将有20万套左右的保障房建成,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起到很好的缓解市场压力的作用;其二是商品房的供应。目前来看,四环内的商品期房供应偏少,开盘热点区域多在5环外的远郊区县。在购房人群大幅减少的前提下,供应集中的区域或出现供需比的大转变,届时不排除在这些区域,一些资金周转紧张的中小企业降价求售。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除了众人瞩目的限购令,15条细则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即今年将完成20万套的目标。其中公租房是今年住房建设重点,年底前要求必须配租入住完成10000户。如此巨大的保障房供应将会对2011年的商品住宅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2010年北京成交的商品住宅套数为11.1万套。如果今年的2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的话,那么市场的供应量会大为缓解,而如此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果能够扩大保障房范围,进而保障政策夹心层,分流商品房客户,这对于有效抑制房价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启鑫分析,此次细则明确提出了京城楼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不仅对具体的建设目标作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数量的规定,而且对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也进一步增加,这些措施,对开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契机,积极投入到保障房建设的大潮中来,无疑是房企的明智选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栏目

    EOT; //相关栏目名称 @include("/usr/home/wh-aba5pa8a7y5u1d5q0rv/htdocs/template/default/side_sort/6.htm");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