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住建委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老旧小区节能保温抗震加固综合改造”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对本市老旧房改造和简易楼拆除计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今年北京将实施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抗震加固节能综合改造任务,改造的老旧小区涉及30万户居民,惠及100万人口。
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农科介绍,1500万平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中,680万平米是1980年前建成的需要进行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的老旧房屋,而剩余的820万平方米则是既有建筑的节能单项改造。“国内建筑抗震节能标准在1978年才出台,根据工期推算,1980年前竣工的房子抗震和节能都不达标,这部分房屋需要实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他强调。
■“外套式加固”工期短
张农科介绍,市住建委前年就开始抗震加固专项试验研究,创新出预制混凝土外套加固体系,结构构件均为工厂预制,现场进行装配,工业化程度极高。“680万平方米老旧房屋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将采用外套式工业化加固的方式,即直接在老旧楼房外围‘增肥’一圈,用钢筋混凝土等构建实施加固,并加装外墙保温和节能窗户,工期非常快,一栋3000平方米的楼最长也就需要一个半月就能完成改造。”张农科介绍,这种施工技术并不需要入户施工,因此,综合改造对居民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居民楼内的居民不用搬出来。
■老旧小区改造3月全面开工
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何时开工?张农科明确,目前已经开始施工企业的招投标工作,今年3月15日停暖之前,施工企业就将进场,停暖后将全面开始施工。“重要街区和主要地区的老旧楼房改造要在9月15日前完成,其他区域的1980年前老房子的改造也要在今年冬天供暖之前完成。”
■改造后老旧房寿命延长10年
调查显示,目前北京1980年前建成的老旧房小区,其中,东城区和西城区需要改造的老旧房屋最多,其次是朝阳、海淀和丰台区。按照计划,北京首先将对这部分建筑中的住宅率先改造,然后再进行公共建筑的改造。张农科介绍,“到2015年底,北京城镇土地上的房屋建筑,将全部达到抗震设防的标准。”
“老旧房屋建筑完成改造后,抗震能力将达到现行国家规范要求,节能能力也将充分提高,降低采暖季标准煤耗三分之二,室内温度能够达到北京市冬季室温标准。”张农科强调。同时,老旧房屋的管线等附属设施也将得到更新,房屋的使用不仅更加舒适,使用寿命也将延长至少10年。
相关新闻
外套式加固为老楼“增肥”
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农科昨天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部分被改造老旧小区住宅楼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每户住家和楼顶都会增加面积,其中,住户每户增加的面积大约在8到15平方米。“住户增加的面积,只用掏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改造成本费后,就可计入‘房本’,楼顶加层部分将由房所在地区县政府回购,用于保障房和社区服务用房,且大多将作为公租房。”张农科强调。
“外套式加固,就是采用‘增肥一圈’改造方法,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楼的‘横向’——住户家每户约可增加8到15平米的面积;‘纵向’——楼顶,可增建一到两层。”张农科表示,对每户增加的面积,住户只用承担改造成本费,大约每平米3000多元;增加的面积将计入到居民的房产证上。但如果业主将增加了面积的房子进入二手房市场买卖,则需要对新增面积部分按售价的1%补交地价款。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882栋简易楼大部分将拆除
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北京还有简易楼882幢,共113.52万平方米、49218间,涉及住户约28234户。张农科介绍,“这些简易楼无抗震设防、居住条件差,很多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属于‘超期服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地震条件下将有倒塌危险,很多已失去修缮价值,将实施拆除。但少部分可能作为历史建筑保留下来,作为城市建筑和机理的‘记忆’。”事实上,882幢简易住宅楼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已列入危改区或土地一级开发区,但是拆除工作进展依然缓慢。此次改造,对已列入规划开发、拆迁和危改区域的简易住宅楼,将责令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拆除实施主体加快拆除。对处于文保区的简易住宅楼,拆除工作要结合旧城人口疏解工作,优先开展拆迁解危工作。对于土地无一级开发价值的简易楼,将由各区政府牵头,列入城中村改造或棚户区改造计划进行拆除;对占地面积较大,能够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使用的,将纳入土地储备工程推进。
简易楼拆除的人员安置,将采用提供定向安置房等方式。各区政府建设的定向安置房,要优先安置简易住宅楼原有承租户和原有产权人,符合保障性住房安置条件的,由属地区政府优先配租配售。同时,市区政府还将给予一定资金和容积率调整等政策支持,组织有条件的简易楼自管房单位进行拆迁改造。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天坛周边65栋简易楼将全部拆除,按照计划,先从天坛东侧8栋简易楼启动,逐步推进,露出坛墙。据介绍,天坛周边65栋简易楼共涉及居民2861户。“不仅居住条件差,环境差,而且涉及到古迹保护。”东城区上述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