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今年3月份的有关经济数据,其中民众最为关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同比上涨2.1%。由于上一个月的CPI指数同比上涨高达3.2%,因此一个月后下降1.1个百分点,环比降幅达到0.9%,这在我国最近一年来的CPI走势中是少见的。它充分说明,在春节这个历来的“销售旺季”期间被抬高的物价,已经在3月份出现了幅度可观的回落。(相关报道见B4版)
一般地说,我们在观察物价走势时,与上个月参照的“环比”指标,比起与上一年相同月份参照的“同比”指标来,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它通过最近的两个月的比较,可以让人与眼前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物价走势的变化有更直接的感受。因此,今年3月份CPI虽然就“同比”指标来说仍有上升,但舆论更注重的是“环比”指标的大幅下降。3月份CPI保持在低水平,真切地表明我国控制物价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控制物价,是我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来,我国曾经以扩大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为了配合这一目标,央行一度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但其副作用是导致货币超发成为常态,它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不断走高。在这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大国竞相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由于它们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有广泛影响力,因此其释放出的泛滥的热钱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出没。在这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物价曾经在前两年出现过“井喷”。在政府运用行政的和市场的等多种调控手段后,物价走势终于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回落。但是,随之而出现的又是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这在国家统计局昨天同时公布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也有清晰的反映,该指数同比下降1.9%,表明我国的工业生产景气仍然未能恢复到应有的合理水平。
既要稳增长,又要控物价,这使得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复杂的局面。为了保持经济增速的一定水平,需要货币政策向宽松的方向靠拢,但是为了把物价控制住,又必须将市场的流动性关在笼子里。去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走低,市场上不断出现呼声,希望货币政策在现行基础上加大放松力度,以便让银行能够有条件向市场放出更多的信贷,但央行出于控制物价的考虑,一直没有采纳这种意见,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不再像以往那样频繁调整。央行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基于其对目前物价走势的判断。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我国目前的物价形势虽然基本稳定,但未来的走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央行的话音刚落,这个“不确定性”就进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这几天,随着H7N9禽流感疫情在长三角地区的暴发,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关闭了活禽市场,而当这个大宗副食品退出居民菜篮子的时候,很快便逼迫这些地方的鲜菜价格出现了上涨。在3月份CPI构成中,鲜菜价格出现了可观的下降,但是,如果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上海等地关闭活禽市场的决定就只能持续下去,并且向全国各地辐射出去,那么,等到下个月公布4月份的CPI时,情况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乐观。
最近几天围绕着天然气价格的调整,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物价走势的这种“不确定性”。国家发改委刚刚就媒体报道天然气将涨价作出辟谣,多个城市就紧锣密鼓地召开听证会,为天然气涨价履行一道手续,有的干脆把两年前的听证拿出来敷衍而直接完成了涨价。国家发改委可以“辟谣”以稳定人心,但是当地方政府行动起来时,国家发改委却显得无可奈何。这是一个新的动向,它表明目前一些商品的涨价冲动已经十分强烈,甚至达到了中央部门几乎难以控制的程度。
物价走势在最近表现出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可以更冷静、更理性地看待3月份CPI指数的大幅度回落。政府需要做的是从政策上把握好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切不可再像以往那样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扬此压彼”,在另一方面问题堆积起来以后又回过头来“扬彼压此”,从而造成经济走势的反复动荡。周俊生(上海 学者)